中元節的習俗活動 全台全收錄一個都不錯過
2017-08-24 點閱數 (7952)
中元節在台灣各地都有不同的中元節習俗活動,從北到南基隆中元節祭活動、新竹中元節城隍爺出巡繞境、客家鄉親的中元節義民節活動、恆春中元節搶孤活動、虎尾中元祭活動、頭城中元節搶孤、中元節放水燈、中元節王船醮,各個中元節活動玲郎滿目,你參加過哪幾個?一起來認識全台中元節活動!
中元節的習俗活動 基隆中元祭
目前台灣的中元節,以基隆中元祭最具特色。清代中葉,漳、泉兩地移民大量湧進台灣。由於早期移民的祖籍觀念較強烈,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聚落。又因土地界限及灌溉的問題發生衝突,雙方常有械鬥發生。基隆地區,在咸豐年間一次激烈的械鬥中,死者約百餘人後由雙方有力人士出面調解,處理埋葬事宜,並約定農曆七月舉行普度。由於這種特殊的歷史因素,再加上地方人士有意識的推動,雞籠中元祭已成為一相當具規模及特色的觀光活動。 沿襲已久的「基隆中元祭」目前是以「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韓藍」、「賴」、「許」、「聯姓會」、「李」、「黃」、「郭」等十五字姓輪流主普渡,自民國60年起主普壇都設在中正公園,辦理盛大的「水燈遊行」之時整個基隆市都要動用不少的人力管制交通以疏導來自國內外的參觀民眾,放水燈的地點,也從最早的基隆港邊到三沙灣移至目前的「八斗子」望海巷;基隆中元祭今年由「劉唐杜」姓輪值主普渡,於農曆七月十四日(國曆 八月十三日 )的夜間在基隆市區辦理「水燈遊行」,讓整個基隆市區成了熱鬧的嘉年華會街區,家家戶戶都坐在自己家的門口看花車遊行,遊行完畢之後大部分的人潮就移往「八斗子」的「望海巷」去看放水燈了。
中元節的習俗活動 新竹城隍爺出巡遶境
新竹的中元節因為有台灣地區地位最高的「威靈公都城隍」駐守,每年中元節的城隍爺出巡遶境,就成了年中一大盛事。由於七月鬼門關大開,為恐眾鬼在陽間滋事,必得請出城隍爺來遶境鎮撫一番,以保平安。城隍出巡時,照例要請附近大小廟宇的神明共襄盛舉。遊行隊伍的主角是城隍爺的神轎。隨行的還包括各子弟團所出的陣頭、藝閣,以及相貌猙獰恐佈的七爺、八爺(即范、謝將軍)。七爺、八爺項間懸掛一串「孤餅」,婦女多會乞求回去給幼小的子女吃,據說吃了可使小孩平安長大。中元節的習俗活動 新竹義民節
台灣的客家聚落中元普度以新埔的義民廟公普為代表。義民廟的由來,可溯至康熙六○年(一七二二)的朱一貴叛變,及乾隆五一年(一七八二)的林爽文之亂。當時各地響應而起的民兵流竄全省,打家劫舍。
新竹地區的客家人為了捍衛鄉土,就自組衛隊與他們交戰,前後戰死者達數百人。當地鄉紳乃將他們的遺骨合葬於現在的義民廟,每年七月廿日舉行普度,乾隆皇帝並御賜「褒忠亭」匾額以為嘉獎。
中元節的習俗活動 恆春搶孤
恆春搶孤活動,每三年一科,於農曆7月15日中元節,由爐主負責在古城東門旁舉辦,是「以人象徵鬼魂的方式,搶孤者須攀爬孤柱,翻上12公尺高的孤棚,取得孤棚上的貢品與順風旗,以表達普渡孤魂、慎終追遠的涵意。孤棚是由4支長12公尺的木柱所搭設,每五人為一組,紛紛以疊羅漢的方式,並運用繩索奮力向上攀爬,而棚柱上皆塗滿滑膩牛油,更增攀爬難度。當搶孤手好不容易地爬到頂端時,還須以倒掛金鉤的技巧方能翻上孤棚,然後取下順風旗,完成搶孤儀式。
中元節的習俗活動 虎尾中元祭
虎尾中元祭,屬於典型的”市仔普”。普渡最初只是平日街道商家.攤販,於中元節當天,以集體大拜拜方式聚集在街道拜拜”好兄弟”。 這種市仔普,其實就像街普.廟普,目的只是向鬼示好及超渡往生,祈求合境平安,生意興隆。虎尾中元祭全鎮劃分七區舉行。這七個區域祭典彼此都有值年的主普執事者及儀式。每年從七月一日起,各區就分別搭建普壇,備辦香案及祭品。各個普壇都陳設拜亭,擺置紙糊大士爺.翰林所.同歸所.孤衣山,以及可長達數百公尺的供桌,供參拜民眾放置供品。
中元節的習俗活動 頭城搶孤
頭城搶孤起源很早,可追溯至清道它~間(西元1820~1850年),當時由大陸大陸沿海省份,首先進入蘭陽拓殖的吳沙等先民們,為了祈求普渡孤魂、消災解厄,乃在農曆七月時舉行富有神秘傳奇色彩的搶孤活動。 搶孤活動主要是「以人象徵鬼魂」的方式,由搶孤者競相攀爬孤柱,翻上孤棚,而後直上孤棧,迂o祭品與順風旗,藉以達到慎終追遠、普渡孤魂的目的。
搶孤的棚架分為「飯棚」和「孤棚」兩種。飯棚俗稱「乞丐棚」,規模較小,高約18尺,棚上放置一籮米飯,經由法師施展「化食法」後,可一化十、十化百,以免餓鬼吃不飽而危害人間;孤棚是正式比賽用的棚架,規模比飯棚大很多,高39尺(約12公尺,四層樓高)。這是一項結合體力、技巧、勇氣和團隊精神的民俗運動,背後更蘊含普渡孤魂的博愛精神。一般而言,關鬼門的日期是在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