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8  點閱數 (4679)

中元節的由來你知道嗎?「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一般民間宗教所謂的「中元節」,實際上是由道教「中元祭」與佛教「盂蘭盆會」融合而成。因為中元祭與盂蘭盆會都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自然而然地七月十五就演變為今日似道似佛的「中元普渡」。

中元節的由來 道教說法

中元節的由來 道教說法

道教說法,農曆七月十五為地官壽誕,掌管地獄的地官起慈悲心,釋放獄中眾鬼囚,從七月初一起重返人間享受一個月的香火、施食,以激起其向道之心經由祭典與道士作法的過程,信徒協助地官,超渡亡魂餓鬼,使他們得以早日解脫,避免在人間作祟,因此道士都在這一天誦經、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其間並顯示出道教對於地獄亡魂的觀念。
中元節的由來 佛教說法

佛教說法,佛陀弟子目連尊者,為解救亡母墜入鬼道,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具五果供養眾鬼,使其母脫離地獄之苦,所以佛教又稱這一天為「盂蘭盆節」。

信徒咸信七月十五日是眾僧閉關悟道的圓滿之期,如果在這一天布施十方大德,可增福百倍;從此中元節供盂蘭的習俗便廣為流傳。法師說:普渡當天準備九朵不同顏色的金紙蓮花,放於案桌最前面,施予十方大德,可增福百倍,消除業障由於盂蘭盆會及中元節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普度眾生,時日一久,兩者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而形成了目前這個蘊涵了中國人的包容、博愛,以及孝道精神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