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6  點閱數 (21532)

陽明山七星燈祭祀神明主神為姜太公、姜子牙,陽明山七星燈道場其他神明分別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文財神、武財神以及中壇元帥三太子等,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陽明山七星燈祭祀神明吧。

道教的第一位尊神 元始天尊

道教的第一位尊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居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鑑》尊稱「主持天界之祖」。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稱號。該書第一中位神為上臺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舖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據《歷代神仙通鑒》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噸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噸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長期以來,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聖賢,下至民間菩男信女的虔誠崇拜。

民間於夏至供奉主神 靈寶天尊

民間於夏至供奉主神 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又稱「上清大帝」,原稱「太上玉晨大道君」, 靈寶派則稱「太上道君」,道教天神,三清尊神之第二位,在道觀之「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右位,大多手捧如意,最早為道教上清派尊神。

 

梁陶弘景《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其第二中位編排為「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後來上清派,靈寶派稱呼融合為三清的第二位尊神了。 「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腹,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鬱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元始乃與道君遊履十方,宣怖法緣,既畢。然後以法委付道君,則賜道君太上之號,道君即廣宣經籙,傳乎萬世。」 

 

道教宮觀裡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民間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連漢桓帝都親自祭祀 道德天尊

連漢桓帝都親自祭祀 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簡稱「老君」。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道教天神,傳說中的道教教主,為「三清」之第三位。

原爲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道經記載,老君上處五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無世不存。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震古爍今的《道德經》五千餘言。故稱老君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

東漢明帝、章帝之際,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雲:“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濁清之未分。”將老子神化爲先天地之神物,並與“道”相等同。老君誕辰為二月十五日,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

 

太上老君

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也是中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老子(生卒年不詳)姓李名耳,字伯陽。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説後被莊周、楊朱等人發展。《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曾記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爲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

老子的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例如名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這部流傳兩千多年的《道德經》是跨時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時代,這部作品會被解釋出不同的含義。據統計,道德經是僅次於基督教《聖經》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一部作品。《道德經》被翻譯為多國文字。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還說老子重視房中術。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其道教尊稱名稱為「道德天尊」,俗曰「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之一。